今日(9月24日),金属网数据显示,多晶硅报价区间为49,000-50,500元/吨,均价49,7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持平。
当前多晶硅市场正处于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调整期。供给端产能收缩与需求端结构性增长形成博弈,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龙头企业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而高成本产能面临持续出清压力。
供给端:政策驱动下的产能重构
多晶硅行业正经历能耗标准升级带来的深度调整。最新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将单位产品能耗红线大幅收紧,现有产能中约两成无法满足基准要求,需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改或退出。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巩固优势,颗粒硅技术路线凭借显著能耗优势成为新增产能主流,传统改良西门子法产线则面临严峻改造压力。区域电价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剧成本分化,西南地区丰水期结束后,部分企业或因边际成本倒挂被迫减产。
需求端:技术迭代与终端博弈并存
光伏装机需求保持韧性,但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问题突出。N型电池技术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高性能硅料需求增长,而中小企业受限于技术能力,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纯度硅料的品质要求。组件端因终端电站收益率承压维持低价竞争,海外新兴市场订单增长部分抵消国内需求疲软,但国际贸易壁垒对出口形成持续压力。
社会库存仍处高位,去库进程需持续至2026年中。期货市场受政策预期提振出现阶段性反弹,但现货市场因高库存压制反弹乏力,期现价格呈现分化走势。期现贸易商通过仓单操作参与套利,但交割规则限制导致隐性库存压力向远期转移。
政策端:多维调控构建长效机制
工信部联合行业协会构建能耗+产能+价格协同治理体系。覆盖行业主要企业的专项监察持续推进,企业需定期提交能效达标证明。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企业主动控产,头部企业通过产能置换优化布局,但地方执行力度差异可能延缓出清节奏。市场传闻的战略收储计划若落地,或对库存消化形成关键支撑。
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下,工业硅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成本端不确定性。全球范围内,清洁能源转型加速推动光伏装机需求,但主要进口国对低碳认证的要求推高出口门槛,企业加速布局海外产能以规避贸易风险。
当前市场正处于政策底与市场底的过渡阶段。短期价格波动受情绪与库存周期主导,中长期走势则取决于产能出清效率与技术迭代速度。建议关注N型料占比提升及颗粒硅渗透率变化对行业格局的重塑作用,同时警惕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带来的回调风险。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扫码下载
免费看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