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大钢铁,免费钢铁商务平台

购物车(0)

创大钢铁首页

现货行情

综合指数

创大多端推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钢百科 > 钢材知识 > 钢铁标准

16Cr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

发布时间:2017-10-10 06:38 作者:互联网 来源:
60
晶间腐蚀(IGC)是奥氏体不锈钢应用中常见的一种局部腐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热处理、焊接或其他受热过程中的热循环使其晶界析出碳化物,晶界附近的铬含量减小至小于12%而形成了贫铬区,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贫铬区便
晶间腐蚀(IGC)是奥氏体不锈钢应用中常见的一种局部腐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热处理焊接或其他受过程中的热循环使其晶界析出碳化物,晶界附近的含量减小至小于12%而形成了“贫铬区”,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贫铬区便产生了晶间腐蚀。常用的202、304等奥氏体不锈一般在650℃左右对晶间腐蚀最为敏感,且主要晶间析出物为Cr23C6。然而,由于各种不锈钢化学成分的差异,其晶间腐蚀敏化温度和晶间化物的析出会发生变化,因而呈现出的最敏感温度围也不同。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16Cr奥氏体不锈钢的碳化物析出和晶间腐蚀,研究了不同热循环对其碳化物析出的影响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16Cr奥氏体不锈钢的应用提供鉴。以热轧退火酸洗后的16Cr不锈钢为基材,其显微结构为单相奥氏体组织,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表1 16Cr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
元素 C Si Mn P S Ni Cr Cu N Fe
ω/% 0.068 0.450 6.300 0.037 0.032 4.280 16.920 1.480 0.106 余量
 将16Cr奥氏体不锈钢分别加热至450、650、850℃,保温10min,分别采用水冷和空冷方式冷却到室温。依据BG/T4334-2008《金属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E方法急性试验),将其线切割成100.0mm×20.0mm×4.5mm。用60、120号SiC相砂纸逐级打磨表面,并用无水乙醇清洗。研究发现,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方式主要通过影响C原子的扩散而影响碳化物的析出。室温下C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约为0.006%,600℃时溶解度约为0.030%,1000℃时约为0.180%,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增加。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溶解在奥氏体中的C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析出,在敏化温度区间停留时间越长,C原子扩散越充分,晶界处Cr便会与C结合形成碳化物。冷却速度可以通过影响C原子扩散而影响晶界碳化物的析出,冷却速度越快,C原子在敏化温度区间扩散越不充分,晶间碳化物析出就越少。因此,在16Cr奥氏体不锈钢敏化温度(400~900℃)内,加热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碳化物的析出越多,水冷试样的晶界析出碳化物远少于空冷。16Cr奥氏体不锈钢在敏化温度区间加热时,晶界碳化物随加热温度上升而增加,加热温度850℃左右时晶界析出碳化物最多,主要为Cr23C6和Cr7C3。在敏化温度区间加热至相同温度时,水冷可显著减少晶界碳化物析出。16Cr奥氏体不锈钢弯曲后虽然晶界存在黑色析出物,但表面均未产生晶间腐蚀裂纹,因而对晶间腐蚀不敏感。(余冶)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文章(文章注明原创的内容,未经本站允许不得转载),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创大钢铁;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现货行情
名称 最新价 涨跌
螺纹钢 3680 +20
低合金板卷 4160 -
中厚板 4080 -
焊管 4490 +30
工字钢 4030 +20
镀锌板卷 4430 -
热轧卷板 11300 -
冷轧无取向硅钢 4880 -
圆钢 3940 +20
钼铁 242500 -2,000
低合金方坯 3610 -
铁精粉 1150 +10
二级焦 2360 -
黄金 545 -2
中废 2030 0